1 农业防治方法
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选用抗病良种是防治稻曲病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病品种主要有:临稻6号、汕优45、广二104、双糯4号、威优29、汕窄8号等。
加强田间管理,选择没有发生稻曲病的田块作为留种田,这样收获后可以得到没有病菌的种子。用这些健康的种子播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秧苗长成后适当少栽或延后移栽,尽量避免水稻抽穗期与低温、多雨的时期重叠,从而减少稻曲病高发的机会,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避免田间严重郁蔽,通风透光差。
栽插前要施足基肥,基肥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混合施用,少施氮肥,慎重施用穗肥。增施硅肥,可以大大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0%以上。针对稻曲病的“边际效应”,田边的施肥量要相对减少。
水稻播种前要注意清除病株和田间的病源物。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要深翻晒田,以便将菌核埋入深土中。适时晒田,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7天断水。及时摘除病粒,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仍然是控制稻曲病的主要手段。
2 药剂防治
2.1 种子处理
水稻在播种前晒种1-2天,用清水浸泡24小时,然后再用3%-5%的生石灰水浸种3-5小时,也可以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4小时,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抑制稻曲病病菌的效果。药液要盖过稻种,放置一段时间,不要搅动。还可以按照用15%三唑醇粉剂1-1.5克拌种子1千克的比例进行拌种,放置24-48小时后不经催芽直接播种,防治效果也不错。
2.2 大田施药防治
针对发病品种和易发病阶段,结合田间病情和天气情况,适时施用药物防治,效果也不错。
用药适宜时期在孕穗后期,也就是破口前5天左右。如果需要防治第二次,则在水稻破口期,水稻破口50%左右施药。
大田防治第一次施药效果最好,每亩用50-60千克的1:1:5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或每亩用100-15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50-60千克喷雾,会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第二次防治可以每亩用150-200克5%井冈霉素粉剂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还可以兼治水稻纹枯病、紫秆病和小粒菌核病。也可以每亩用75毫升20%三唑酮乳油对水75千克喷雾防治,防治效果也不错。
大田防治稻曲病要抓住这两个关键时期,如果等到齐穗后再防治,效果就较差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