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 20:23 作者:李先生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由真菌所致。以下是识别玉米大斑病以及防治技术的一些建议:
识别玉米大斑病:
1. 叶片症状:玉米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大斑点,通常呈黄褐色或灰色,并具有深色边缘。斑点逐渐扩展,可能融合成大片的坏死区域。
2. 叶片黄化:受感染的叶片逐渐黄化,可能导致叶片早期枯死。
3. 穗部病斑:玉米穗部也可能受到感染,出现黑色或褐色的病斑,导致穗部发育不良。
防治玉米大斑病:
1. 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玉米田间的良好通风和阳光照射,避免过度密植,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可以降低玉米大斑病的风险。
3. 轮作和间种:避免连作,将玉米与其他作物轮作,以减少病菌的积累。可以考虑间种一些具有抗病性的作物,如豆类,来减少病害的传播。
4. 清除病残体:在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避免病菌的持续传播和积累。
5. 化学防治: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请遵循药剂的使用说明,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剂量下进行喷洒。
请注意,以上建议是一般性的指导,具体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因当地的气候、病害严重程度和种植条件而有所调整。建议在种植前咨询当地的农业专家或植物病理学家,以获取更具体的建议和防治方案。
玉米大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
玉米大斑病属于气流传播的真菌病害。
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大斑病发生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水浸状斑点,逐渐沿叶脉扩展,不受叶脉限制,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病斑。小斑病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中上部叶片蔓延。
玉米大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
玉米大斑病属于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