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茶紫纹羽病

2017-12-11 05:02 作者:李先生  

简 介

英文名:Teapurplerootrot
异名:
简介:茶紫纹羽病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分布,局部地区发生较重。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为害根部及近地面的根颈部。开始细根腐烂,变成黑褐色或黄褐色,后渐蔓延至主根,其上缠绕着紫红色丝状物,即根状菌索。以后在菌索上形成半球形、坚硬的颗粒状物,即菌核。病根的皮层腐烂后即脱落。部受害轻时,茶树地上枝叶略呈黄绿色,重者植株枯萎,甚至整。枝枯死。一般来说,茶苗摧病后死亡较快,而成年茶树摧病后则需要1年或数年才死亡。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桑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 mompaTanaka,属担子菌亚门。(1)形态:①菌丝。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营养菌丝黄褐色,粗细不一,侵入皮层为害。生殖菌丝,寄附于根表面,紫褐色,老熟菌丝节间内有空胞。②菌索。菌丝纠结成根状菌索,菌索呈不规则网状,外松内紧,后期发育成不规则形菌丝块。③菌核。腐朽根部产生半球形菌核,菌核外部紫红色,中层黄褐色,内部灰白色。④担子。圆筒形,无色,向一方弯曲,具3个隔膜,大小(25~40)?m×(6~7)?m,每个细胞上生一担孢子梗,上生担孢子。⑤担孢子。长卵形,无色单胞,大小(16~19.5)?m×(6~6.4)?m。(2)特性:病菌属好气菌,需要通气性好的土壤。如在缺氧环境条件下,则不发育,但能生存50日左右。病菌生育温限8~35℃,适温27℃。生长pH范围4.2~7.8,最适为5.2~6.4。土壤水分最适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菌核在营养条件不良时形成,能保持休眠状态渡过不良环境,存活数年。

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以菌丝束或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条件适宜时长出营养菌丝,侵染新根幼嫩组织,使病根腐烂,其表面形成新的菌丝层,向根颈部及土面扩展,形成菌膜。在适宜条件下,也可产生担孢子,借风雨传播,但病害主要通过根部接触传播,水流和农具也可传染。调运有病茶苗,则可以使病害作远距离传播。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高温多湿也有利于发生。7~8月份雨水偏多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或过干以及有机质含量高的茶园发生较重。前作为甘薯、花生、桑树等寄主作物的茶园易发病。

形态特征
待补充
生活习性
待补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建立无病苗圃地育苗,新茶园选用无病苗木。加强茶园管理,合理施肥,及时中耕除草,雨后清沟排水。及时挖除病根及根部残余物,并在周围挖深沟,防止病菌蔓延。重病地可与禾本科植物轮作3~5年后再种茶。(2)化学防治: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浸根30分钟,然后再种植。②挖除病株后,用40%福尔马林20~40倍液灌浇病株穴,然后覆土,用草席覆盖24小时,间隔10天左右再重复处理1次。③发病较轻的植株,可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灌浇根部,或70%甲基硫菌灵700倍液灌浇根部。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茶枝梢黑点病 下一篇:茶发毛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