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广阔,从南到北,从东至西,各地有各地的特有中药材品种。就金银花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密银花、东银花和山银花。由于产地环境和品种不同,具有不同的药性和生产规格标准。 密银花:主产于河南省的密县、荥阳、登封、新郑、巩县等附近地区,具有色泽清白、花冠较厚、握之有顶手感,在国内外都认为是质量最佳的传统品种。
规格标准(共分四个等级):
一等干货。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花冠厚质稍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无开放花朵,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5%。无黑条、黑头、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花冠厚质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5%,黑头,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10%。无黑条、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花冠厚质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黑条、不超过30%。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四等干货。花蕾或开放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无杂质、虫蛀、霉变。
东银花:主产于山东省的平邑、费县及附近地区。品质药性不及密银花。
规格标准(也分四个等级):
一等干货。花蕾呈棒状、肥壮、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青色。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5%。无嫩蕾、黑头、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花蕾呈棒状,花蕾较瘦,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青色。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15%,黑头不超过3%。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花蕾瘦小。外表黄、白、青色。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25%,黑头不超过15%,枝叶不超过1%。无杂质、虫蛀、霉变。
四等干货。花蕾或开放的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无杂质、虫蛀、霉变。
山银花:为多年生藤本,枝黄褐色,渐次变白色。叶卵圆形至椭圆形,主脉有短疏毛,下面密生白短柔毛。雄蕊5,雌蕊1,花柱线状,秃净。浆果,熟后黑色。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
规格标准(只有两个等级):
一等干货。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花蕾长瘦。表面黄白色或青白色。气清香,味淡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20%。无梗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花蕾或开放的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10%。无杂质、虫蛀、霉变。
各地药材种植户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品种进行栽培。在加工过程中,切实按照上面的生产规格标准进行,以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优质药材,一方面增加产值,另一方面能达到一定的药效,服务于广大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