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主要虫害有: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向日葵螟。**害虫可用**乐果配制毒饵除治。草地螟、金龟子危害茎叶,可喷氟矽酸钠。若危害种仁可在管状花序凋谢时用**乐果喷花盘。
向日葵主要病害有:锈病、菌核病、列当。锈病从幼苗到成熟均能危害,防治办法一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增施钾肥或用25%的萎锈灵2000倍液进行茎叶处理。菌核病俗称烂大头,危害茎和花盘,可用“雷多霉”拌种或茎叶处理。列当是一种显花寄生植物,寄生在向日葵根部吸收汁液,天旱炎热危害最重,消灭列当的最好办法是田间及时铲锄。
1.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很广泛,发病较重,可造成向日葵茎折、花盘及种仁腐烂,对向日葵生产威胁很大,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类型,其中根腐型、花腐型受害重。花腐型病害表现为花盘受害后,盘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变褐腐烂,长出白色菌丝,在瘦果和果座之间蔓延,形成黑色菌核,花盘腐烂后脱落,瘦果不能成熟。受害较轻的花盘,结出的种子粒小,无光泽、味苦、表皮脱落,多数种子不能发芽。
防治措施:结盘初期,可选用速克灵、菌核净、农利灵、纹枯利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重点保护花盘背面。由于后期向日葵植株高大,喷药操作比较难,也可以采取雨后到田间打杆降湿的办法。
向日葵病害种类很多,危害较重。目前向日葵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菌核病、锈病、黄萎病、灰腐烂病、霜霉病和浅灰腐烂病等,以下是我国常发生的几种病害: (1)褐斑病 又名斑枯病,是一种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的病害。发病症状从苗期到开花期植株叶片上均可见到病斑,苗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圆斑,成株叶片上病斑扩大,连接成片,正面褐色,背面灰白色,最大病斑可达15~20毫米,呈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整个叶片枯死。其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①选育抗病品种。②及时处理病残体和自生苗。③调整播期,减轻危害。④选地倒茬。⑤合理密植,科学施肥。⑥药剂防治,可用硫菌灵1000倍液、石灰等量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水的配比为1∶1∶200)、65%代森锌500~700倍液等进行防治。 (2)黑斑病 又名叶疫病,发生面较广,危害也很重。此病主要发生于向日葵叶片、茎秆和花托上。发生于叶片上的病斑呈圆形,直径5~20毫米,暗褐色,并具同心轮纹,上面有淡黑色的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茎秆上的病斑呈梭形,较大,暗褐色,往往互相连接。花托上的病斑也呈圆形,稍凹陷,直径5~15毫米。该病同叶枯病很相似,其唯一区别是叶枯病的病斑**呈灰白色。当黑斑病发生严重时,将导致叶片枯死。其防治方法同向日葵褐斑病。 (3)菌核病 又名白腐病,是向日葵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花盘发病主要是由该菌的子囊孢子侵染引起的,花盘背面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若条件适宜,病斑迅速扩大,花盘腐烂。如果在土壤中菌核发芽产生菌丝,可侵染向日葵根,造成立枯状枯死。子囊孢子在茎上发芽侵染引起茎腐。防治向日葵菌核病应以预防为主,从各方面设法不让病原菌进入土壤,应抓好以下几点:①消除病残体。②实行轮作倒茬。③选育抗病、耐病品种。④药剂防治。 (4)锈病 该病发生较为普遍,是吉林、黑龙江等向日葵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最严重发生时减产可达90%以上。发病初期叶片两面发生褐色斑点,以后多于叶背面长出枯黄色疱状斑,后期变为黑褐色,中下部叶片发病较重。其防治方法应采取以选用抗锈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措施。 (5)霜霉病 此病是一种危险性和毁灭性的病害,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它能使田间70%~80%的植株枯死,并严重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含油量。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茎、叶、花、果。病害在田间从幼苗到成株都有症状表现,可引起幼苗猝倒,植株矮化,茎细弱变脆,叶片畸形皱缩或变黄,有的产生局部褪绿斑,不形成花盘或形成小花盘,多不能开花。其防治措施如下: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③拔除病株和消灭自生苗。④药剂防治。 此外,向日葵白粉病、同心黑斑病、黑白轮枝萎蔫病、立枯病、单囊白粉菌病、炭疽病、恶苗病、根腐病等发生也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向日葵主要虫害有: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向日葵螟。**害虫可用**乐果配制毒饵除治。草地螟、金龟子危害茎叶,可喷氟矽酸钠。若危害种仁可在管状花序凋谢时用**乐果喷花盘。
向日葵主要病害有:锈病、菌核病、列当。锈病从幼苗到成熟均能危害,防治办法一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增施钾肥或用25%的萎锈灵2000倍液进行茎叶处理。菌核病俗称烂大头,危害茎和花盘,可用“雷多霉”拌种或茎叶处理。列当是一种显花寄生植物,寄生在向日葵根部吸收汁液,天旱炎热危害最重,消灭列当的最好办法是田间及时铲锄。
1.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很广泛,发病较重,可造成向日葵茎折、花盘及种仁腐烂,对向日葵生产威胁很大,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类型,其中根腐型、花腐型受害重。花腐型病害表现为花盘受害后,盘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变褐腐烂,长出白色菌丝,在瘦果和果座之间蔓延,形成黑色菌核,花盘腐烂后脱落,瘦果不能成熟。受害较轻的花盘,结出的种子粒小,无光泽、味苦、表皮脱落,多数种子不能发芽。
防治措施:结盘初期,可选用速克灵、菌核净、农利灵、纹枯利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重点保护花盘背面。由于后期向日葵植株高大,喷药操作比较难,也可以采取雨后到田间打杆降湿的办法。
这是白粉病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清除病叶集中销毁。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至1500倍液。提倡交替使用。
供您参考
向日葵病害种类很多,危害较重。目前向日葵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菌核病、锈病、黄萎病、灰腐烂病、霜霉病和浅灰腐烂病等,以下是我国常发生的几种病害: (1)褐斑病 又名斑枯病,是一种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的病害。发病症状从苗期到开花期植株叶片上均可见到病斑,苗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圆斑,成株叶片上病斑扩大,连接成片,正面褐色,背面灰白色,最大病斑可达15~20毫米,呈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整个叶片枯死。其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①选育抗病品种。②及时处理病残体和自生苗。③调整播期,减轻危害。④选地倒茬。⑤合理密植,科学施肥。⑥药剂防治,可用硫菌灵1000倍液、石灰等量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水的配比为1∶1∶200)、65%代森锌500~700倍液等进行防治。 (2)黑斑病 又名叶疫病,发生面较广,危害也很重。此病主要发生于向日葵叶片、茎秆和花托上。发生于叶片上的病斑呈圆形,直径5~20毫米,暗褐色,并具同心轮纹,上面有淡黑色的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茎秆上的病斑呈梭形,较大,暗褐色,往往互相连接。花托上的病斑也呈圆形,稍凹陷,直径5~15毫米。该病同叶枯病很相似,其唯一区别是叶枯病的病斑**呈灰白色。当黑斑病发生严重时,将导致叶片枯死。其防治方法同向日葵褐斑病。 (3)菌核病 又名白腐病,是向日葵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花盘发病主要是由该菌的子囊孢子侵染引起的,花盘背面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若条件适宜,病斑迅速扩大,花盘腐烂。如果在土壤中菌核发芽产生菌丝,可侵染向日葵根,造成立枯状枯死。子囊孢子在茎上发芽侵染引起茎腐。防治向日葵菌核病应以预防为主,从各方面设法不让病原菌进入土壤,应抓好以下几点:①消除病残体。②实行轮作倒茬。③选育抗病、耐病品种。④药剂防治。 (4)锈病 该病发生较为普遍,是吉林、黑龙江等向日葵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最严重发生时减产可达90%以上。发病初期叶片两面发生褐色斑点,以后多于叶背面长出枯黄色疱状斑,后期变为黑褐色,中下部叶片发病较重。其防治方法应采取以选用抗锈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措施。 (5)霜霉病 此病是一种危险性和毁灭性的病害,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它能使田间70%~80%的植株枯死,并严重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含油量。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茎、叶、花、果。病害在田间从幼苗到成株都有症状表现,可引起幼苗猝倒,植株矮化,茎细弱变脆,叶片畸形皱缩或变黄,有的产生局部褪绿斑,不形成花盘或形成小花盘,多不能开花。其防治措施如下: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③拔除病株和消灭自生苗。④药剂防治。 此外,向日葵白粉病、同心黑斑病、黑白轮枝萎蔫病、立枯病、单囊白粉菌病、炭疽病、恶苗病、根腐病等发生也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向曰葵褐斑病。用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或烯唑醇、或嘧菌酯、或醚菌酯、或噻森铜、或噻菌铜、或喹啉铜进行防治效果很好,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加入磷酸二氢钾和天然芸苔素同喷,防治效果更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