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栀子的栽培及开发利用

2017-07-05 06:04 作者:李先生  

  
种植技术

    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为茜草科木本植物。栀子属全世界约有百余种,我国产4种,即栀子、黄栀子、小叶栀子花、大叶栀子花等。其中以栀子*为出名,用途广泛,开发利用也较早。
  1、栀子的栽培历史
  栀子原产中国中部,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栽培栀子花的历史,由来已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又名木丹。汉司马相如所作《上林赋》中有“鲜支黄砾”之句,鲜支即栀子。由《汉书》曾记“汉有栀茜园”及《晋书》所载“晋有华林园种栀子,今诸宫有秋栀子”等语,可见我顾栀子的园林栽培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了。
  《唐本草》则称为枝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卮,酒器也。栀子象之,故名,俗作卮。”《本草图经》记有:“南方西蜀州郡皆有,叶似李而厚硬,2—3月开白花,甚芬芳,夏秋结实如河子状,生青熟黄,中入深红”。可见当时南方各地栽培之广泛了。据说栀子花也有红色的,《花境》上就说:“昔孟旭十月宴芳林园,赏红栀子花,清香如梅,近日罕见此种。”如果现在四川还有红栀子的话,便算得上珍品了。由此可知古时园林栽培品种已很多了。
  现在世界各地所栽培的栀子花,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进的。公元六、七世纪,栀子就被引种到了日本。十七、八世纪时,被引种到欧洲,引起当地园艺家和花卉爱好者的广泛兴趣,十九世纪初期又传至美国。经过中国和世界各地不断培育,目前已有许多新品种问世,如重瓣的冬开种、四季开花的盆栽种、专作切花用种及叶上有黄白斑纹的单、重瓣等品种,大大丰富了人民生活。
  2、栀子的用途
  2.1、观赏
  栀子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名贵的花木之一。栀子初夏开乳白色花,六瓣,晶莹如玉,芳香扑鼻;凋谢后的花朵变为黄褐色,余香仍然四溢;叶翠绿,四季常青,有光泽,是优良的绿化、美化、香化树种,在公园、庭园及建筑物四周均宜栽种。栀子花用作切花或佩戴都很适合,既美观又芳香,国外则多用作花束材料。又可熏制花茶、制作糕点和果实酿酒。木材坚实细致,可供雕刻用。
  2.2、染料及食用色素
  《史记.货殖传》中说:“千亩栀茜,其人与千户侯等”,可见那时栀子大多是栽培作染料用。栀子同茜草是*早用作染料的。栀子果实中所含的栀子黄色素(gardenin),因其主要成分为类胡萝卜素的番红花素甙(cyocin),所以有的参考书中把栀子黄色素也命名为crocin,黄橙色粉末,易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不溶于食用油,除耐光性较差外,其耐热性、耐盐性、耐微生物性、耐金属性、液性变化等都表现良好,杂色性则较好,pH值对色调则几乎没有影响。而且由于栀子黄色素来源于天然而非化学合成,加工过程不增添化学物质而提取;本身没有毒性,又不含任何其它有毒物质;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可作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现在湘南地区仍有使用栀子作为食用色素来源的习惯,并常见有栽培。我国和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把栀子黄色素作为天然植物色素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并列入允许生产和使用的为数不多几种天然色素。由于当今毒理学和分析检测手段的提高,发现绝大多数化学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因此各国都重视和研究开发天然色素尤其是天然植物色素,栀子黄色素就在开发之列,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湖南省林业厅还把“栀子黄色素的开发推广研究”课题列入1995-1996年度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3、药用
  栀子的果实、花及根、叶均可入药。栀子干燥成熟的果实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在《本草纲目》所引前人便方中就有许多栀子入药的记载,《全国中草药汇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都把栀子列入常用中药之列,民间也常有用栀子入偏方的。栀子的果实含有多种环烯醚萜甙类,主要为京尼平甙(栀子甙,geniposide)含量达6%,异栀子甙(gerdenoside)、山栀甙(shanzhiside)、京尼平-1-β-龙胆双糖甙(genipin-1-β-genipaside)、鸡屎藤甙甲酯(scaneosidemethylester)、栀子新甙(gardoside)、京尼平甙酸(geniposideacid)、栀子黄素、番红花甙,及番红花酸(carocetin)、熊果酸、鞣质、β-谷甾醇等。栀子果性味苦、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活血、解毒的功效。
  3、栀子的开发利用
  3.1、栽培技术
  栀子适宜生长于低山温暖湿润处,不耐寒,较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较好,栽培宜选中性至微酸性沙质壤土。北方地区多作为观赏栽培,冬季需移入温室;而且夏季浇水*用贮存的雨水,或在水中加些硫酸亚铁,以防止土壤变碱和补铁。栀子能适应郁闭度60%以下的荫蔽条件,可作为立体栽培的下层灌木。公园、庭院栽培多修剪成矮墙式篱笆。
  大面积生产,以种子繁殖为主。挑选饱满、颜色深红的新鲜果实,连壳晒干留作种用。播前剥开果壳取出种子,清水中浸泡2-3h后揉搓,去掉杂质及瘪种,将沉水的饱满种子捞出,伴以细沙播种。苗床先深耕细耙,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3.75kg,做成高畦,按行距10-15cm开沟条播,每隔5-7cm播2-3粒,每公顷用种量30-40kg。下种后覆以草木灰和细土,再盖草保墒,出苗后揭草。按常规育苗管理,苗期追肥2次,培育两年就可出圃定植。北方温室栽培多采用扦插、分株或压条。扦插,春、夏都可进行,分株则以春季为好。插前可将插条用B12药液处理,播后注意遮阴,忌肥液,一个月左右便可生根。压条20-40d便生根,春季压的秋后即可分载。移栽定植宜在雨季进行,按株行距1.5mx2m开穴(绿篱庙间隔30-40cm),穴深与径均为30-40cm,每穴一株,盖土压实。定植后,每年春夏季中耕除草追肥2-3次。
  虫害主要有蛞蝓,可在清晨撒生石灰防治;跳狎、蚜虫也时有发生,发生时可喷洒乐果防治。
  3.2、采集加工
  栀子定植后2-3年即可开花结果。秋后果实陆续成熟,外果皮呈深黄色时,选择晴天采收,收后晒干或烘干,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即为药用生山栀。碾碎的栀子在锅内分别以文火、中火、武火炒至金黄色并渗出清香气、焦黄色并渗出焦香气、黑褐色微带火星时,取出晾干,即得中药临床上应用的“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根、叶随采随用。花初放时采收,晒干备用或鲜用。
  3.3、色素提取
  栀子果实中所含的栀子黄色素通常用水浸泡法获得成品。其工艺如下:栀子去皮后破碎、过滤、煮沸再过滤后得色素液或再将色素液经真空浓缩成为流膏,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制成黄橙色粉末状成品。经常的做法是,破碎后即入沸水中煮制30min左右再过滤浓缩而得色素流膏半成品。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加工并不复杂,设备投资也不大,而且一套设备可有多种用途,因此很有推广潜力。产地应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原料资源优势,有选择地开发栀子系列色素产品,以满足日趋增长的食品市场需求,发展地区经济。果实经提取色素后所的栀子果残渣可混合粮食酿制饮料,以综合开发利用栀子有用资源。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半夏出苗后抓紧防治蚜虫 下一篇:车前子标准化栽培操作规程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