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含氮量高达46%,是固体
氮肥中的“大力士”,与其它
氮肥相比,它便于运输,便于存放,适用范围大,各类土壤、各种作物都适合;既能做
基肥,又能作追肥,也是根外追肥的最理想
肥料。但是,要想充分发挥
尿素的作用和经济效益,在施用
尿素时就要作到“四要”和“四不要”。“四要”是:一要深施。
尿素的化学性质虽然比较稳定,但在土壤中的脲酶作用下,在一定时间里就能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进一步分解产生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这两种铵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很快都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具有很大的挥发性,所以
尿素和碳酸氢铵、氨水等
化肥一样,也要深施。在石灰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中更是这样。
尿素深施一般比地表施的利用率提高15~20%。在旱地
尿素深施还可减弱或杜绝氨熏蒸烧苗现象;在水稻田深施,既可以防止氮素的硝化淋失,也可以防止因反硝化作用所造成的脱氨损失。农谚说:“
肥料深入土,一亩顶两亩”,是很有道理的。二要提前施。由于
尿素在土壤中需经脲酶分解转化才能被农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与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等相比,肥效来的慢。而
尿素肥效的快慢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地温、水分含量都有关系,其中,温度因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据研究,当温度10℃时,
尿素转化需要7~10天;20℃时需要4~5天;30℃时,只需两天。所以,在夏秋高温季节施用
尿素,应比其它
氮肥提前2~3天;秋末春初给冬小麦、冬油菜等越冬作物施用
尿素,则应提前6~8天。三要适量施。
尿素含氮量高,使用量应比其它
氮肥少。施用过量,不但造成浪费,也易造成作物疯长、倒伏、病虫孳生和烧苗危害。具体施用量应根据作物需要,按等氨量计算。例如,若需施碳酸氢铵20公斤,改用
尿素7.5公斤就行了;若需施硝酸铵15公斤,改用
尿素只有10.7公斤即可。有经验的农民说:“
尿素和碳铵不一样,多施了要遭殃”。四要因土施。
尿素和碳酸氢铵、硫酸铵等
氮肥不同,它施入农田以后,在土壤水分中呈分子状态存在,只有20%左右能被土壤胶体吸附,而且这种吸附是不牢固的,故
尿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大,最易流失。因此,以
尿素作水田
基肥,应在灌水前5~7天翻入土内;若施后立即灌水,肥分流失多。如果用
尿素作水田追肥,施肥时应只留浅水层,施后结合除草耘田,2~3天内不要灌水进田。若在旱地追施
尿素,可在表层撒施后,立即适当浇水,使水分下渗到20~30厘米深处,可起到深施的作用,麦类、谷子等密生作物采用此法,肥效与开沟深施相当。但是,切忌撒施后大水漫灌,以免
尿素被淋失,降低肥效。
尿素淋失的程度还与土壤质地有关,一般粘质土壤、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尿素不易淋失,而在沙质土壤上
尿素就容易淋失。“四不要”是:一不要与碱性
肥料混施或同时施。
尿素与过磷酸钙、
硫酸钾等酸性
肥料同时施用,不会损失肥效,但若与草木灰、石灰、粉煤灰、钙镁
磷肥、钢渣
磷肥等碱性
肥料混合施用或同时施用,则会加剧
尿素中的氮素变氨挥发损失。通常情况下,
尿素应与碱性
肥料错开施用,夏秋高温季节应错开3~4天,冬春寒冷季节应错开7~8天。二不要作拌种肥施用。一般情况下,
尿素不能作拌种肥。这是因为,高浓度的
尿素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使蛋白质变质,影响种子发芽。并且
尿素中所含的缩二脲对种子也具有毒害和抑制作用。据试验,含缩二脲1%以上的
尿素,亩拌种用2.5~5公斤,会严重抑制种子发芽和危害幼苗生长。若非用
尿素拌种不可,除坚持干肥干种拌合外,拌种量不能超过2.5公斤。三不要施后立即浇水,否则会遭到严重淋失,其淋失程度并不亚于硝酸铵。通常情况下,夏秋高温季节应在施
尿素后2~3天再浇水较易,冬春寒冷季节应在7~8天后浇水较好,因为这时
尿素基本转化完毕。水稻田施用
尿素也应控制在薄水层或“花花水”时施用。大雨到来之前也不能施用
尿素,否则淋失过多,浪费严重。四不要
叶面肥施浓度过高。在所有的
氮肥中,
尿素叶面喷施效果最好,其吸收率可达90%左右。试验证明,叶面喷施
尿素,还有促进作物根部吸收更多氮素的作用。但是,叶面喷施
尿素浓度切勿过大,否则会烧伤和毒害叶片,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和作物正常生长。通常情况下,喷施浓度因作物而异:小麦、大麦、水稻、玉米、棉花用1.5~2%的
尿素溶液,蔬菜瓜果用0.5~1%,苗床幼苗用0.2~0.3%为宜;果树、桑树等浓度可稍大一些。试验多次证明,含缩二脲1%以上的
尿素,不能作叶面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