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期间是多种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及时防治,往往会造成缺苗断垄或弱病苗的发生。因此,要大力推广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技术,有效控制小麦早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如下:一、土传、种传病害。1、小麦全蚀病。选用二氯异氰尿酸进行土壤消毒,每亩500克药剂拌20公斤细土均匀撒施。再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0-300毫升兑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2、小麦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大力提倡生物药剂使用比例,主要选用100亿枯草芽胞杆菌50克或1000亿枯草芽胞杆菌20-30克拌麦种15公斤,其持效期长,可有效解决纹枯病、根腐病危害。常规化学药剂选用3%
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6%
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毫升兑水2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堆闷6小时,晾干后播种。二、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选用25%甲?克悬浮种衣剂拌种,药种比1:100;或50%
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5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3%
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均匀撒施后再翻地播种。三、蚜虫。采用
吡虫啉拌种或包衣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蚜虫发生程度,推迟蚜虫发生期,是防治关口前移,保证
农药零增长的科学举措。选用70%
吡虫啉可分散粒剂70克兑水150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搅拌均匀,吸收晾干后播种。四、一播全苗技术。采取以上拌种措施时,提倡使用
复硝酚钠;或
芸苔素内酯;或海藻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同拌入,确保苗齐苗壮,提高小麦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