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1 01:52 作者:李先生
枇杷黄毛虫为鳞翅目,灯蛾科。寄主枇杷、白格、菠萝蜜。幼虫食芽、嫩叶,猖獗时也为害老叶、嫩茎皮和花果,被害叶残留上表皮和叶脉。分布在南京、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台湾、海南、广东、广西。 发生规律 以蛹在树体上茧内越冬。翌年4—5月羽化为成虫。浙江黄岩年生3代,第1代5—6月,批把春梢抽出后至采收前;第2代7—8月,夏梢抽出后;第3代9—10月,秋梢油出后花蕾吐露前。福州5代,第1代始发于4月上旬,第5代为害至10月下旬。均以末代蛹于茧内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在嫩叶背面。初龄幼虫群聚在嫩叶正面取食叶肉呈现许多褐斑点,2龄后分散,取食时先将叶背绒毛推开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和叶脉。嫩叶被吃完后,转害老叶、嫩茎表皮及花果。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或枝干上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初龄幼虫群聚新梢叶面取食时,可人工捕杀。 2、冬季从树干上收集虫茧,然后置于寄生蜂保护器中,以保护天敌,控制害虫。天敌有姬蜂、茧蜂、金小蜂等。 3、幼虫初发时喷2.5%天王星乳油2500倍液或8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淇林树虫一次净800-1000倍液、淇林战虫1000-1500倍液、淇林捕杀净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也可根施淇林根除净或者滴注淇林根除净(滴注型)进行防治,一次使用持效期可达6-12个月。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