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0 08:31 作者:李先生
该病在我国西南、华南和西北等地均有发生,局部地方有发展趋势,个别田块损失严重。
(一)发生和危害
青枯病一般在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开始发生。从感病到全柘株死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病株一般结实少,秃顶多,甚至完全不能结穗,危害很大。各季玉米汇总,一般以秋玉米比春玉米发病重,春玉米又比夏玉米发病重,但也有夏玉米比春玉米发病重的。发病愈早,对产量影响愈大。一方面是直接使果穗不饱满,产量减轻,不能成熟;另一方面是使茎秆损坏和倒状,影响产量。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关,在13-32℃之间均可引起发病,湿度大,,病势发展快。在相同湿度下,遇上低温,病势发展快。在相同湿度下,遇上低温,病势发展加快。温度高,病势发展不明显。不同品种和品系抗病性表现不同,连作田病情较重。
(二)症状
青枯病是真菌病害,属半知菌类的一种镰刀菌,在玉米灌浆至乳熟期的症状*为明显。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发展到整叶和叶梢,自下向上萎焉,似霜打或开水烫过一样。以后叶片逐渐枯死,果穗柄变软,苞叶逐渐干枯,大部分果穗下垂,籽粒不饱满,秃顶度增长,茎基2-3节变黄褐色节间中空,茎节变成淡褐色,病部易破裂,根系变黄褐,根部空心变软,须根减少,皮层易剥离,*后全株干枯,甚至不能结穗。青枯病的病原菌随种子和病株残体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来源。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这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②实行轮作,减少菌源: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和落叶,集中进行处理,适当轮作,可防治病源菌的积累,减少侵染来源。③做好种子消毒,减少田间菌源:可选留无病植株种子,并采用50%托布津粉剂500-1000倍液,于播种前侵种2小时,清水洗净后播种。④加强栽培管理:做好及时中耕、培土、除草工作;施足基肥,增施氮、磷、钾肥,促进玉米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低洼地应注意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加强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另外,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处理,可减轻致病。
2.药剂防治 选用下列药剂在发病初期喷根茎,每隔7-10天喷1次,连治2-3次。用65%代森锌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当500倍液。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