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甘草的种植方法及条件(甘草怎样种植技术)

2017-5-19 19:18|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10| 评论: 0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近几年我国甘草及其提炼物大量出口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市场需求量大。甘草在山西省野生资源虽分布广泛,但数量较少且采挖困难,靠人工采挖野生甘草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采挖野生甘草还破坏植被,导致沙漠化程度加重等问题,所以发展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有利于市场需求和生态保护。现将甘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地备种

  1.1选地

  甘草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为了获得高产高效,应选择地势平坦、向阳,土壤疏松,地下水位低的沙质壤土。俗话说“种植甘草没巧,选好地是个宝”。

  1.2 整地施肥

  每亩撒施15千克磷酸二铵作基肥,也可每亩施1 000千克农家肥,然后深翻土地并耙平。对于大部分沙土地一般采用平播技术。如果采用垄播栽培的,整地时要起垄,垄高30厘米,垄距60厘米,起垄要直,做成龟背形,土壤要疏松。

  1.3备种

  要求所备种子质量达标,种子质量标准为:发芽率90%以上,纯度100%,净度95%,每千克种子8.5万~9.5万粒,发芽势好。

  1.4种子处理

  甘草种子具有硬实现象,通常硬实率在70%~90%之间,如不经处理,播种后很难达到苗齐。甘草种子的硬实与其他豆科植物种子的硬实相似,是由种皮结构致密、蛋白质脱水变性等原因引起的。所以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时,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

  ①浸种。用温水将种子浸泡2小时后,放置在常温下晾晒干至种子与原干种重差不多时为止,这样反复湿干4次。处理好的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

  ②硫酸处理。硫酸浓度80%以上,每千克种子硫酸用量10~20毫升,将种子与硫酸混合均匀并不断搅拌,使种子与硫酸充分接触,经4~5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③机械碾磨处理。采用砂轮碾磨机进行种子处理,把种皮击伤,种皮才能吸收水分,此法处理大量种子效果好,碾磨1~2遍,使种皮微微磨破即可,处理好的种子发芽率高达95%以上。二、播种技术2.1晒种拌种

  播前选择晴好天气,将甘草种子摊在地上晾晒3~4小时,以增强种子的活力。播种前1天,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质量0.2%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5%拌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条件的也可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2.2确定播量

  一般直播地播量掌握在每亩3~4千克,较瘠薄的直播地每亩3.5~4.5千克,较肥沃的直播地每亩2.8~3.8千克。育苗地每亩播量掌握在5~8千克。

  2.3确定播期

  秋播或春播均可,秋播以9月初播种为宜,春播应在4月中下旬进行。春播甘草当年生长期长,根体入土深,大多地方采用春播。一般的水浇地,为了甘草出全苗,在播种前灌水1次,对有喷灌条件的地,在播种后进行喷水保墒。无浇水条件的旱地,适当延迟播种时间,利用雨季的自然降水也能保全苗。

  2.4 机械播种

  将包衣种子或拌种好的甘草种子装入播种机种箱内,播种机可选择精量播种机。由于甘草幼芽很难顶出土,播种时注意播种深度掌握在2.0~2.5厘米。大约10天甘草幼芽可陆续出土。2.5人工播种

  甘草人工播种方法可以采用垄播,也可以采用平播。采用垄播方法的在垄上开沟进行条播,一般开10厘米宽幅的小沟,沟深2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覆土2厘米厚,用脚踏实,10天左右甘草幼芽可陆续出土。采用平播方法的按20~25厘米行距开沟进行条播,沟深2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2厘米厚,用脚踏实。一般每人每天可播1亩地左右,因为甘草播种技术要求精细,人工播种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追求进度。

三、田间管理

  3.1喷洒除草剂

  播种后第二天立即地面喷洒甘草专用除草剂1号和杀虫剂各1次,两种药剂可合并一起喷施。人工喷雾或机械喷雾均可。配药方法:每亩用专用除草剂1号130毫升对水喷洒地面。目的是封闭田间的杂草。如果春季地上害蟲较多,再喷1次杀虫剂。喷药后半个月左右不进入田间从事农事活动,以免破坏除草剂效果。如果甘草幼芽已出土面,则不能喷甘草专用除草剂。

  3.2保苗补种

  播后15天左右,甘草基本出全苗,2片子叶展开,当第一片真叶长出后,如果甘草幼苗有少量死苗现象,可在甘草幼苗2片真叶时,喷施保苗药剂,及时检查田间缺苗断垄情况,如果缺苗断垄率达到20%以上,应进行人工补种,补种苗要加强管理,争取赶上其他甘草苗,以保证田间苗匀、苗壮、苗齐。

  3.3 间苗

  甘草出苗后要按苗情进行间苗,也可结合中耕除草去掉密生苗。对直播地间苗一般在甘草4~6片真叶时进行,每亩地留苗2.2万~3.5万株为宜。育苗地一般不进行间苗,每亩8万~10万株,密度大有利于形成独根苗。

  3.4中耕除草

  为促进甘草根往下扎,应对甘草田进行中耕,疏松土壤表层,中耕时要及时去除杂草。甘草一般一年除草3~4次。第一次除草在甘草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拔掉田间的早春杂草。第二次在甘草幼苗长出4~6片真叶时,结合间苗拔掉田间杂草。第三次在甘草幼苗长出7~10片真叶时,结合中耕除草间苗1~2次。

  3.5追肥

  除播种时施足基肥外,甘草一般一年追肥3~4次。第一次追肥在甘草长出4~6片真叶时进行,结合间苗顺行开沟每亩地追施尿素5~15千克;第二次追肥在甘草长出6~10片真叶时进行,结合除草每亩地追施尿素5~10千克;第三次追肥在甘草长出13~15片真叶时进行,结合除草每亩地追施尿素10千克;第四次追肥在秋末,甘草地上部枯萎后,每亩地开沟追施腐熟农家肥2 000千克。

  3.6防治病虫害

  甘草生长期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白粉病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防治。褐斑病发病初期喷洒1:1:100~160倍波尔多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甘草主要虫害有蚜虫、叶甲。在甘草苗小时,发现有少量蚜虫和叶甲时,利用瓢虫和草蛉等天敌加以控制。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叶甲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4 000倍液喷雾,共喷1~3次。

  3.7冬前管理

  秋后甘草进入茎叶枯萎期,为保证甘草安全越冬,应将地上干枯茎叶割掉,以免无效消耗养分,有灌水条件的地块最好在入冬前浇1次封冻水,更有利于甘草越冬。

四、移栽管理

  移栽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土壤封冻前或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起苗时要注意用铁锹将根完整挖出,起苗后按粗细长短进行苗木分级,并去除病、弱、破皮苗,随起苗随移栽。甘草苗在移栽前用甘草专用保根剂浸蘸30秒,以防止烂根,促进根系生长。移栽时在整理好的地面上开20厘米深沟,沟间距35~40厘米,株间距7~10厘米,将甘草根斜摆或水平摆入沟内,覆土压实。在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可起垄栽植。育苗移栽后田间管理同前述直播田间管理。

五、采收与加工

  5.1采收

  甘草生长3~4年后可在春季或秋季采收,传统上多在秋末冬初茎叶枯萎后采收。秋末冬初采挖的甘草质坚、体重、粉性大、甜味浓;春季采挖的甘草质松、粉性小、甜味淡。移栽甘草宜在栽后生长两个整年度以上的生长期采挖。移栽的甘草,由于主根平放于沟内,只有支根向下生长,根系比较浅,采挖比较容易;直播的甘草,生长年限长,主根下扎较深,采挖比较费工。生长3年以上的甘草,有的根系可深达2米以上。一般采挖深度在60~100厘米之间。在地头先开沟,由于挖土较深,挖土堆放时注意不要将土层打乱,填土时保持土层原样,活土层在上,死土层在下,否则会影响下一年作物的生长。

  5.2加工

  甘草挖出后,去掉残茎、须根、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切去细尾和根头后晾晒,当晾晒至六七成干时,挑出有虫蛀和发霉变质的甘草,然后按不同规格分捆并捆紧,置于干燥通风处,直至完全干燥。刮去栓皮干燥的,称为粉甘草、白粉草、刮皮草或去皮草。药用甘草以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横切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者为佳。一般每亩3年生甘草鲜根产量400~600千克,4年生甘草鲜根产量800~1 000千克。一般每3千克鲜根,可加工1千克干货。各种规格的甘草均要求干燥、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大家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情况来给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柚子栽培技术要点(柚子实用栽培技术)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近几年我国甘草及其提炼物大量出口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市场需求量大。甘草在山西省野生资源虽分布广泛,但数量较少且采挖困难,靠人工采挖野生甘草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采挖野生甘草还破坏植被,导致沙漠化程度 ...
下一篇:白蜡树管理种植技术(白蜡栽植技术)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近几年我国甘草及其提炼物大量出口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市场需求量大。甘草在山西省野生资源虽分布广泛,但数量较少且采挖困难,靠人工采挖野生甘草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采挖野生甘草还破坏植被,导致沙漠化程度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耕种帮种植网|茶叶知识|养鱼技术|肥料价格|农药价格|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4-27 18:50 , Processed in 1.9963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