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莴笋花叶病毒病

2017-3-2 20:18|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339| 评论: 0

报检植物:莴笋

报检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莴笋花叶病毒病

中文名称:莴笋花叶病毒病

中文别名:

病原中文名称:莴苣花叶病毒

病原拉丁异名:Lactucavirus(Rev.applMycol.17:52)

MarmorLactucae(rec.appl.Mycol.28:514)

病原分类地位:+ssRNA目、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

病害类型:病毒

国际分布:阿根廷、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智利、德国、丹麦、法国、英国、加纳、匈牙利、以色列、印度、意大利、日本、毛里求斯、马拉维、墨西哥、荷兰、新西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叙利亚、坦桑尼亚、美国、赞比亚

中国分布:山东南京

主要寄主:莴笋、生菜、宝盖草、菠菜、桂圆菊、昆诺阿藜、墙生藜、豌豆、鹰嘴豆等。

危害部位:叶片

传播因子:种子、花粉、桃蚜、土豆蚜、豌豆蚜

防治指标:发病初期

检疫地位:进境检疫对象、国内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

该病常与蒲公英黄花叶病毒(DY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混合发生。

苗期发病,出苗后半个月显症。第一片真叶现出淡绿或黄白色不规则斑驳,叶缘不整齐,出现缺刻。二、三片真叶染病,初现明脉,逐渐现出黄绿相间的斑驳或不大明显的褐色坏死斑点及花叶。成株染病症状有的与苗期相似,有的细脉变褐,出现褐色坏死斑点,或叶片皱缩,叶缘下卷成筒状,植株矮化。采种株染病,病株抽薹后,新生叶呈花叶状或出现浓淡相间绿色斑驳,叶片皱缩变小,叶脉变褐或产出褐色坏死斑,致病株生长衰弱,花序减少,结实率下降。

病原形态特征:

Lettucemosaicvirus.称莴苣花叶病毒,属+ssRNA目、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弯曲的细丝状粒体,约750×13nm(Fig4)。通过磷钨酸负染看不到其结构。粒子化学组成目前没有报导。细胞和组织的关系也没有报导。

病原生理特性:

莴苣汁液热纯化温度是55~60℃,稀释度是10-1~10-2,在20℃下1~2天其侵染性较强。加入0.5%的亚硫酸钠其侵染稳定性较强。

侵染循环:

蚜虫传播:可以被几种蚜虫传播(Dickson&Laird,1959;Kennedy,Day&Eastop,1962),特别是桃蚜、土豆蚜和豌豆蚜。莴苣蚜是非介体。所有桃蚜的节足动物传播此病毒,但有翼的比无翼的传播效果弱。传播效果在5~120分钟内随禁食时间的增长而增强,但在5~120分钟内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减弱。

种子传播:此病毒在莴苣中种传(Newhall,1923)。根据母本植物受侵染的时间和品种的不同,3~10%的种子会侵染幼苗(Couch,1955)(Grofan,Welch&Bardin,1952)。种传是通过受侵染植物的花粉和胚珠完成的(Ryder,1964)。种传可能是此病毒曼延的主要因素。种传来自通过种子感染的幼苗和邻近受侵染的莴苣。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确保作物隔离外界的病毒资源和少于0.1%的带毒种子而控制。

菟丝子传播:

目前没有菟丝子传播的报导。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天气持续高温、干旱、蚜虫危害严重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未腐熟或带菌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8)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9)及时防治蚜虫,农事操作时尽量减少植株间碰撞、摩擦,杜绝传毒途径。高温干旱时要科学浇水,严禁大水漫灌,可减轻蚜虫和该病害的发生。

(10)严格检疫,严禁疫区种子外调,防治该病害的蔓延、扩大。

二、生物防治:

(一)防治病毒用药:

(1)微生物源制剂:

8%宁南霉素(菌克毒克)200倍液

5%菌毒清水剂250倍液

(2)植物源制剂:

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

1.5%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二)防治蚜虫用药:

(1)植物源制剂:

0.3%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

15%蓖麻油酸烟碱乳油800~1000倍液

0.65%茼蒿素水剂400~500倍液

3.2%烟碱川楝素水剂200~300倍液

1%蛇床子素水乳剂400倍液

0.3%印楝素乳油600~1000倍液

0.5%藜芦碱醇溶液800~1000倍液,

25%杀虫双水剂500~600倍液

(2)微生物源制剂:

2.5%多杀菌素水悬浮剂600~1000倍液

2%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

三、化学防治:

(一)防治蚜虫用药:

(1)拌种剂:

用种子量0.5%灭蚜松或0.3%乐果乳剂拌种,或用种子重0.2%的20%病毒A或2%HA玉米拌种剂拌种,能有效防治蚜虫,减轻病毒传播。

(2)浸种剂:

把种子用清水浸泡3~4小时,再放到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3)蚜虫大发生时喷施: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

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5%啶虫咪乳油2500~3000倍液

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

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50%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1%对硫磷粉或1.5%乐果粉1.5kg/667m2

(三)防治病毒用药:

7.5%菌毒·吗啉胍(克毒灵)水剂500倍液

20%吗啉胍·乙铜(毒尽、病毒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0%吗啉胍·羟烯腺·烯腺·(克毒宝)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3.95%三氮唑核苷·铜·锌(病毒必克)水乳剂600倍液


病虫害图片: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菜豆腐霉病
报检植物:莴笋报检类型:病害检测认定:莴笋花叶病毒病中文名称:莴笋花叶病毒病中文别名:病原中文名称:莴苣花叶病毒病原拉丁异名:Lactucavirus(Rev.applMycol.17:52)MarmorLactucae(rec.appl.Mycol.28:514)病原分类地位:+ssRNA目、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病 ...
下一篇:莴笋细菌性软腐病
报检植物:莴笋报检类型:病害检测认定:莴笋花叶病毒病中文名称:莴笋花叶病毒病中文别名:病原中文名称:莴苣花叶病毒病原拉丁异名:Lactucavirus(Rev.applMycol.17:52)MarmorLactucae(rec.appl.Mycol.28:514)病原分类地位:+ssRNA目、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病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耕种帮种植网|茶叶知识|养鱼技术|肥料价格|农药价格|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5-1 05:17 , Processed in 0.9136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