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 16:04 作者:李先生
小麦种植一直给农民朋友一个误导,就是小麦生长能强,不需要太多管理。但是为啥别人小麦都比你多几百上千斤哪?前小麦施肥和水分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样不仅造成肥料资源的浪费,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不能使小麦获得高产和稳产。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加强水分管理,对小麦高产稳产具有重要作用。
矿质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
氮
氮是蛋白质、维生素的组成部分,对小麦生长发育有极大影响。氮素供应不足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分蘖少,成穗少,产量低。相反,氮素供应过多,则植株营养生长过旺,造成群体郁蔽,容易感染病虫害,后期倒伏,产量降低。氮素营养适宜时,株高适中,节间分布均匀,叶层分布合理,透光好,功能增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籽粒饱满,***终籽粒产量较高。
磷
磷是核酸等有机磷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养分运输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磷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于氮的吸收和利用,开花后加速氮向产量器官运输,促进早开花,加速成熟。
钾
钾可以促进小麦光合作用,提高CO2同化率,使叶片同化产物向外输出,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钾离子作为活化剂,还能提高抗旱抗病能力。
微量元素
锌、锰等微量元素是小麦体内一些酶的组成成分,可调节作物生长发育。小麦缺锌生长发育迟缓,植株矮小。
小麦需肥量
据研究小麦单产210~550kg/亩,需从土壤中吸收氮4.4~15.7kg,五氧化二磷1.5~6.2kg,氧化钾5.7~14.4kg,平均每生产100kg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2.6kg,磷(P2O5)0.96kg,钾(K2O)2.9kg,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大致为2.7:1:3.1,不同产量水平下,每生产100公斤小麦,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大体接近。不同品种小麦,比例有所差异。
小麦中后期肥水运筹管理技术
小麦拔节期:正常生长的小麦,当春季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即进入拔节期。具体的时间与当年气温有关,正常年份,淮北地区为3月中旬前后,江淮之间在3月初左右,沿江江南多是2月下旬。
追施拔节肥需要根据天气状况和不同田块小麦的具体苗情,实施针对性追肥:①壮苗田可在小麦群体叶色褪淡、分蘖数下降、第1节间接近定长时,根据苗情适量施用拔节肥。一般在主茎倒3叶期,小麦基部第二节间显著伸长时,每亩追施尿素5~8kg,占总施氮量20%左右。有条件的再加追氯化钾5kg/亩。②旺苗田小麦拔节期叶色不褪淡,叶片披垂,可不施或少施拔节肥。确需施用拔节肥,应推迟到主茎倒2叶抽出时施用,用量宜少,每亩施尿素3~5kg。如倒2叶抽出时小麦叶色仍不褪淡,就不能追肥,以免后期倒伏,影响籽粒产量和品质。③弱苗田小麦拔节时叶色过早落黄,可将拔节肥提前到主茎倒4叶抽出一半时或倒3叶时施用,适当增加氮肥用量,每亩施尿素8~10kg。追肥时一定要根据当地天气状况和预报,在小雨时施,或选择在大雨后追肥,并对肥料用量作适当增减。
水分管理
小麦拔节后至孕穗期,需要保持适宜的田间水分,正常情况下维持田间持水量在70%左右即可。淮北地区正常年份下,一般不需要额外浇水,很少会有大雨暴雨造成田间积水。只要排水沟渠基本完整,能正常排水就不会导致涝灾。即使遇到干旱需要灌溉,灌跑马水即可,灌水量宜小。沿江江南地区,春季雨水多,水分管理上重点是健全排水系统,加强排水,消除涝渍灾害。江淮地区,介于淮北和江南之间,春季雨水也较多,需要清沟理墒,保证田间排水通畅。注意清出的泥土不能压在麦苗上,操作时不能踩断麦苗。降低小麦田外围沟渠和河流水位,将麦田地下水位控制在1m左右。
以上内容就是小麦中后期肥需要哪些元素?还用浇水么?怎么施肥?小麦中后期水肥管理技术!希望这内容可以帮助大家,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农业资讯可以关注耕种帮,更多精彩资讯等待着大家!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