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花叶病用什么药最好

2023-10-04 03:00 作者:李先生  

花叶病毒病是由飞虱、蚜虫或蓟马传播的,防治病毒病首先要防治好这些传毒介体,一般用肤虫胺、吡蚜酮、吡虫啉噻虫嗪等加氯溴异氰尿酸、宁南霉素、四霉素、氨基寡糖素,或香菇多糖等加叶面肥、锌肥、加细胞分裂素,还可以用芸苔素等加阿维菌素喷雾进行防治

什么是烟草花叶病

烤烟得了花叶病可以打病毒必克、农用链霉素、林南霉素等药物,使用后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烤烟花叶病的花叶病毒可感染幼苗和成株,造成烟株生长缓慢,受害烟株呈现花叶、泡斑、畸形、叶片皱缩扭曲,造成烟株叶片出现“黄绿”和“浓绿”相间的斑块,植株矮化等症状。

还会严重损失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整块烟田绝收,所以对于烤烟花叶病的防治刻不容缓,它已经危及到烤烟的产量问题,要及时用药物进行防治,减少花叶病对烤烟带来的损失。

扩展资料

烤烟花叶病防治方法

1、化肥辅助:亩用10——15公斤尿素兑水破膜浇灌根部。因为一旦发生花叶病,烟株根系不发展;但要注意地块肥力,掌握好使用量,量大会造成烟叶不易脱黄,不利于采烤。

2、农药防治:使用病毒必克600倍液+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雾,随后用毒消600倍液喷雾,最后用林南霉素1000倍液喷雾,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必须保证2小时内完成所有程序;隔5——7天后再进行一次。一般说来两次即可。

青椒“花叶病”是很常见病害,青椒“花叶病”该怎么防治?

  烟草花叶病是烟草 种植 中常常遇见的一种疾病,你对于这种虫害疾病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烟草花叶病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烟草花叶病的简介

 烟草花叶病的症状有两种。

 1普通花叶病:受病毒侵染为害,嫩叶先开始发病,沿叶脉部分的叶肉颜色变黄,出现明脉。然后深色或浅色部分逐渐扩大,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变厚薄不匀,形成泡斑,叶缘向背面卷曲,叶片皱缩扭曲,呈畸形,有呈缺刻或带状。早期发病,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不发棵、不开叶。

 2黄瓜花叶病:受病毒侵染为害,发病初期叶脉透明,后变花叶,叶片变窄、扭曲,表面茸毛脱落,失去光泽。有的病叶叶缘常向上卷曲,有的出现黄绿或深绿色泡斑,有的叶片侧脉出现褐色坏死,或沿叶脉有深褐色的闪电状坏死。植株明显矮缩,根系发育不良,—亡部叶片常出现“花叶灼斑”。

烟草花叶病防治 方法

 烟草花叶病在我省各烟区普遍发生,为烟草三大病害之一。在幼苗或大田前期发病,可减产30%,经济损失可达50%一70%;在打顶后发病对产量影响不大,但对质量影响较大。该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生产上主要有普通花叶病和黄瓜花叶病。

 一、症状

 1普通花叶病:受病毒侵染为害,嫩叶先开始发病,沿叶脉部分的叶肉颜色变黄,出现明脉。然后深色或浅色部分逐渐扩大,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变厚薄不匀,形成泡斑,叶缘向背面卷曲,叶片皱缩扭曲,呈畸形,有呈缺刻或带状。早期发病,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不发棵、不开叶。

 2黄瓜花叶病:受病毒侵染为害,发病初期叶脉透明,后变花叶,叶片变窄、扭曲,表面茸毛脱落,失去光泽。有的病叶叶缘常向上卷曲,有的出现黄绿或深绿色泡斑,有的叶片侧脉出现褐色坏死,或沿叶脉有深褐色的闪电状坏死。植株明显矮缩,根系发育不良,—亡部叶片常出现“花叶灼斑”。

 二、发病规律

 1普通花叶病:该病毒可在病残体中长期存活。主要混于土壤、肥料、种子等病残体以及一些带毒的寄主如番茄、油菜、芥菜或多年生杂草中。靠汁液接触传播,即从机械摩擦的微伤口侵入寄主,通过人、风、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苗床期至旺长期易感病,打顶后抗性增强。18—30℃的温度最适宜发病。靠近村镇、烤烟房、收购站点,路旁、蔬菜地及前作为烟地、蔬菜的烟田发病较重;移栽后肥水管理不善,烟田土薄、板结、粘重,排水不良,烟株生长不佳的田块发病严重。

 2黄瓜花叶病:该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干烟叶中存活。主要在冬季蔬菜、蔬菜种株或多年生杂草内越冬。翌年春天,主要由烟蚜传播为害。因此耕种帮建议在杂草越多,靠近黄瓜、番茄等蔬菜地的烟田,高温干旱,蚜虫发生量较大时,发病严重。施氮肥太多,土壤贫瘠、板结、粘重时,发病也重。

 三、防治技术

 1选用高产耐抗病品种。如柯克176、K394、g346、K326和NC系列等品种。

 2优选苗床,合理轮作。苗床应选择土壤肥力好、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且远离菜地、烤房、晾棚的田块。同时大田应实行烟稻水旱轮作,可以大大减少病原物,减轻危害。

 3土壤消毒。结合冬翻晒白进行。苗床一般可以采用焚烧消毒,重病区可用溴甲烷熏蒸消毒,同时要选好营养土。大田可亩用60公斤石灰撤施消毒。均可消灭土壤中的病源、害虫、杂草。

 4强化栽培管理。适时早播早栽,单垄高畦栽培,培育无病壮苗;合理施肥,科学管水,促进早生快发,增强植蛛的抗病能力。

 5清洁田园,适时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脚叶、烂叶、病叶、小叶等,铲除田园周围杂草并集中烧毁;禁止使用房前屋后带毒烟株残体、烟碎屑、烟秆灰、垃圾土的农家肥作营养土或烟田肥料。同时注意田间操作,按先健株后病株的顺序进行,并避免机械损伤,减少人为接触传播。在烟叶收成后对所有烟田应进行全面清园,把烟秆,病株残体等集中烧毁,以清除病原物。

 6及时防治蚜虫,切断毒源。可选用40%氧化乐果

 1000—1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3000--4000倍液、50%抗蚜威800—1500倍液进行喷雾。温度高,天气干旱,蚜虫数量大时要连续喷药控制。同时还可推广采用银色地膜栽培,银膜对驱蚜有明显作用,有利于避开移栽后一个月的感病阶段。

 7药剂防治。在苗床大十字期、成苗期和大田还苗期、团棵期各喷药1次。药剂可选用20%病毒灵B500倍液或15%植病灵800一1200倍液、1%病毒激抗剂、83—1增抗剂100倍液进行喷雾。

烟草种植技术

 一、烟草生长的环境条件

 1、温度:烟草是一种喜温作物,地上部在8—38℃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发育的适温是25—28℃,在零下2—3C时,烟株就会死亡。地下部在7—43℃之间都能生长,但最适宜的温度是31℃。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24—29℃,最低温度为75—10C,最高温度为35C。温度低于75℃,种子发芽过程停止;高于30℃,发芽过程缓慢;超过35℃,则会使已经萌动的种子逐渐丧失生命力。烟草移栽期一般应在晚霜过后,气温不低于10℃,叶片成熟期较理想的日均温是24C左右,持续30天,可生产优质烟叶。

 2、水分:一般是生长前期需水,中期最多,后期又少。苗床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移栽前10—15天停止供水,进行炼苗。移栽到还苗期,叶面蒸腾量小,平均每天耗水量35—64毫米。还苗到团棵期,平均每天耗水量66—79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低于40%则生长受阻,高于80%,根系生长较差,对后期生育不利。团棵至现蕾期,平均每天耗水量71—85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为宜,此期如缺水,生长受阻,若长期干旱,会出现早花或早烘。现蕾至成熟期,平均每天耗水量55—61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此期水分应稍少些,可提高烟叶品质;如土壤水分过多,易造成延迟成熟和品质下降。

 3、日照:烟草一直需要足够的光照,但大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烤烟在生育期要求日光充足而不十分强烈,每天光照时间以8—10小时为宜,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是产生优质烟叶的必要条件。富于短波分量光照和煦的昙天,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

 4、土壤:烟草虽然可以在多种类型土壤上生长,但对生长优质烟来说,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以红土为优,其次是红黄土、沙土和两合土,而潮垆土(黑土)最差。

 5、天气现象:大风和冰雹天气对烟叶的危害比对 其它 任何作物都严重,不论是在苗床或大田期,都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耕种帮建议在烟草生育期内经常出现大风和冰雹的地区,不能种植烟草。

 二、烟草的栽培管理

 1、育苗:烟草种子在催芽以前,应放在15—20℃的日光下晒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要培育壮苗,一是采用双层薄膜纸筒育苗新技术,纸筒直径不小于4厘米,高度为6—7厘米,每平方米育苗625棵,10平方米1畦的苗床可供4亩烟田栽植使用。二是配制营养土,用60%的大田土和40%经过腐熟的猪圈粪作为基质,每畦约需营养土08—1立方米,消毒后再拌入复合肥3—4公斤。

 三是适时早播,早移栽,可使产量提高20%,品质提高25%。黄淮烟区应在 立春 前后至2月中旬播种。四是苗床管理,由于播种时气温较低,易受低温危害,要按照烟苗生长对温湿度的要求,及时调控。一般进行两次间苗,第一次在“十字期”后进行,苗距15—2厘米,第二次间(定)苗在4—5片真叶时进行,苗距6—8厘米。

 2、移栽:适时早栽是生产优质烟的关键一环。黄淮烟区的最佳移栽期应在 清明 至 谷雨 前栽完。栽植密度应控制在每亩1200—1300株。采用地膜覆盖栽烟,不仅可以起到增温保湿的作用,且能提高烟株抗旱防涝性能,并可以防止烟叶黑暴。移栽前若下透雨,可在雨后及时盖膜,保墒提温。若无雨,要在栽烟时带足底水,栽烟后将地膜盖严(若在清明前后栽烟,因气温较低,可先盖膜后露苗,等气温稳定时再划开地膜,掏出烟苗并在根部封口压膜以防失水)。

 3、大田管理:烤烟生产最突出的问题是产、质矛盾。一般是产量越高,品质越差,但也不是产量越低,品质越好。因此耕种帮建议管理上要在稳定产量,保证质量上下功夫。

 ①适量施肥:以基肥为主,采用平衡施肥新技术。移栽前每亩施纯氮肥量,对低肥田,为6公斤,中肥田5公斤,高肥田3—4公斤,氮磷钾肥的比例以1:2:3为宜。中后期发现缺肥时,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追肥。

 ②及时灌排水:在烟草需水关键期烟田干旱情况下,喷溉1—2次,可增产81—431%,提高品质。若烟田渍水1—2天,将减产478—65%。低洼烟田或多雨季节要注意清沟排水。

 ③注意中耕培土:干旱情况下及时中耕,对保墒蓄水具有重要意义。雨后及时中耕,可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中耕还可以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结合中耕适时培土,可促发新根,扩大吸收水肥能力,有利于排水防涝,增强抗旱及防风抗倒能力。

 ④适时打顶除杈:打顶除杈不仅可使产量提高31—49%,还是提高烟质的主要途径。打顶一般应根据留叶数分两次打完,促进烟株整齐,生长落黄一致,而利于烘烤。株杈要及时干净。

 ⑤加强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药剂防治及人工捕杀相结合。

 三、采收  成熟采收是优质烟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烟叶成熟的特征是: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叶面上茸毛脱落,茎叶角度增大(近似90度)。下部叶片主脉发白,中部叶支脉发白,上部叶主支脉发白,且在叶面上出现黄斑,才可采收烘烤。

烟草黄瓜花叶病防治方法

 黄瓜花叶病是烟草病毒病中最常见、流行最广的病害。该病毒主要靠蚜虫传播,并随蚜虫的迁飞而流行。此病一般在烟苗移栽后缓苗团棵期发生,常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停滞,使产量受到影响。

 该病发病初期叶脉透明,几天后即变成花叶,叶片变窄、扭曲,表皮茸毛脱落,失掉光泽。发病植株表现为矮缩、根系发育不良。

 黄瓜花叶病的流行与蚜虫数量及活动关系密切。据黄淮烟区调查,在烟苗生长过程中,烟蚜有两次迁飞高峰期:第一次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次是在移栽后5月10日至25日。一般在大田烟蚜进入迁飞高峰期后10天左右,病害发生最为严重。

 由于烟草黄瓜花叶病主要靠蚜虫传播,因此灭蚜防治是防治该病的关键。在生产中常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以驱避蚜虫。此外,培育壮苗、深栽烟、加强中耕培土、科学施肥浇水等 措施 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药剂防治一般在苗床期和移栽后半月内用2‰硫酸锌和一遍净混合后喷施2~3次。烟蚜发生时还要用击倒性强的农药如一遍净等进行驱蚜防病。

罗汉果的花叶病怎么治?

青椒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大,果肉厚而嫩,维生素C含量丰富,适合高血压、高血脂人群食用。可以对人体起到非常好的调节作用。温度要求为适应温度范围15~35℃,适宜温度范围25~28℃,发芽温度28~30℃。喜湿,怕旱涝,要求土壤湿润,不积水。在辣椒的生产中,从播种到收获,往往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这些病虫害中,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疮痂病、炭疽病、黑斑病、软腐病、灰霉病等。害虫包括茶黄螨、蚜虫、粉虱、烟青虫、潜叶虫等。受影响的植物通常表现出马赛克、发黄、坏死和畸形四种症状。花叶型病株的叶脉略呈绿色,或呈浓淡绿色的花、叶。患病植株无明显畸形,植株矮化,不造成落叶。防治方法如下:

适时播种,培育壮矮株型苗,或利用保护设施早种早结果。病毒病盛时,辣椒开花结果,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抗病性强。将种子用10%磷酸三钠浸泡20~30分钟,然后洗净发芽,播种前和开花前分别喷洒01%~02%硫酸锌。实行轮作、间作。经常施用足够的基肥和水,尤其是在收获季节。发病后,可选择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或病毒K300~400倍,或15%朱冰灵EC 1000倍,或NS-83增效剂100倍,或铜氨混合物400倍,01%硫酸锌喷雾防治,7~10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2次。

在发病初期,只有个别枝条的叶片或一片叶片出现萎凋,然后蔓延至全株。叶子刚开始是淡绿色,后来变成褐色就死了。病茎症状不明显,纵切茎木质部变褐,髓腐烂中空,横截面保湿后有乳白色液体溢出,与枯萎病不同。该病是土传病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以防治为主,如水旱轮作,深沟高畦种植,种植后用800-1000倍的氯氧化铜溶液喷洒根部和植株。发病初期,喷洒或淋洒200国际单位的硫酸链霉素,或用77%杀真菌剂500倍液和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交替浇灌根部,每株250克,7~10天一次,2~3次。

辣椒疫病可以发生在整个生长期,容易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苗期茎基浸水软腐,上部深绿色倒伏。主茎、枝条、果实、叶片和花瓣在成虫期受损。茎基和枝条受损,起初是水浸斑,后来扩大,变成黑褐色,往往容易从患病部位折断。受害植株病情发展迅速,感染后20天左右全株死亡。病果为不规则深绿色水浸斑,软腐病,常见白霉变,稍有皱缩,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成褐色或黑色硬果。根变成褐色腐烂,植株枯萎,但维管束不变色。根腐、枝腐、烂果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和传播,尤其是在夏秋暴雨后。

花叶病又称罗汉果疙状斑驳花叶病毒病。是当前罗汉果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近年来危害比较严重,降低产量。

  

  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呈黄绿相间现象,后期嫩叶变小,畸形,叶缘反卷,有的表现为缺刻或线状,有缩叶、皱叶现象;叶脉短缩扭曲,叶肉隆起呈泡状,叶肉肥厚粗硬;嫩芽生长缓慢,腋芽早发而成丛枝,严重时形成疱叶丛枝与花叶病毒的并发症状。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罗汉果的产量下降。

  

  病原 花叶病毒感染而引起,大小为12nm×(600—800)nm的线状病毒,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5℃—60℃,稀释终点为10-3—10-4,在17℃—25℃下放置10d还有侵染活力。

  

  发病特点 该病毒可通过汁液摩擦和棉蚜传播,人工接种进行远距离的传播侵染。一般是从伤口侵入为害。该病目前无药可治,只是对四坏素、青霉素、山茶油等药物敏感。

  

  防治方法

  

  该病应当以预防为主。

  

  (1)加强果园管理,增施磷钾肥,多施农家肥,避免施用化肥。合理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调节通风透光,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及时清除病株,集中烧毁、防止病毒蔓延。

  

  (2)建立无病种苗基地,选用经严格脱毒的组培苗种植。

  

  (3)防治昆虫传染,主要是砑虫、叶蝉、飞虱等,以蚜虫传病毒最多最快。在种苗后到上棚以前,可打杀虫双、乐果、8817、敌百虫等药剂防治,每隔5-7天进行一次即可。

  

  (4)预防汁液传染,避免植株受伤,减少传染的机会。

  

  (5)预防接种授粉传染,在点花时要先点无病母株,后点有病母株。以免造成母株相互传染。

  

  (6)在罗汉果园地及周围附近,禁止种植辣椒、茄子、番茄、豆角等易招蚜虫的植物和蔬菜,减少蚜虫虫源。不套种易感病毒病的作物。

  

  (7)在喷药或叶面肥时,可加入四环 、氰霉素或抗病毒药,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

  

  (8)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三氮唑·吗啉胍12~18克兑水15公斤,5—7天一次,连用2—3次,最好用与磷酸二氢钾、神露1号、基因活化剂、天然芸苔素等配合使用。

  常用药剂 三氮唑·吗啉胍、磷酸二氢钾、神露1号、基因活化剂、天然芸苔素。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杀螟丹的使用方法 下一篇:辣椒什么时候种最合适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