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马铃薯环腐病发生与防治

2016-11-29 12:02 作者:李先生  

马铃薯环腐病又名黄眼圈等,分布极广,栽培马铃薯的地区都会发生此病。它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都能发生,不仅能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而且还能影响马铃薯的品质,食口性差,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加强管理,及时预防。

一、田间症状

田间马铃薯植株如果被环腐病侵染,一般在开花期出现症状。

1、地上部染病

环腐病属细菌维管束病害,切开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主要分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

(1)斑枯型

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

(2)萎蔫型

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

2、地下茎染病

这种病菌主要生活在茎和块茎的输导组织中,块茎横着切开后,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故称环腐。用手一挤,就流出白色菌脓,薯肉与皮层即会分开。

贮藏后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播种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初期萎蔫症状不明显,长到后期才表现出萎蔫。

二、发病规律

1、病原菌

环腐病是一种环腐棒杆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2、越冬场所

病菌主要在被侵染的块茎中越冬,这些块茎收获后贮于窖内,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田间残存的植株和块茎中也能越冬,在土壤中不能存活。

3、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种薯。

(1)主要是病菌通过切刀带菌传染,所以切刀用之前必须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严格消毒。

(2)装芽块的袋子、器具等沾上腐烂粘液,也会沾在健薯上进行传播。

(3)在田间,也可由雨水、灌溉水和昆虫等,经伤口传入马铃薯茎、块茎、匍匐茎等不同部位。

4、发病条件

病薯播下后,一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一部分出土的病芽,病菌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致病。

最适pH6.8~8.4;适合环腐棒杆菌生长温度20-23℃,最高31-33℃,最低1-2℃。致死温度为干燥情况下50℃经10分钟环腐病菌死亡。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如早大白、尤金、东农303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寒性,要因地制宜选用。

2、选用无病种薯

环腐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种薯。建立无病留种基地,繁殖无病种薯,切断菌源;引种调种要经过检疫部门严格检疫。

3、选择适当地块

选择地势高、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壤土地块;可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不与茄科作物轮作,有助于减少菌源,降低发病率。

4、种薯消毒处理

播前进行晒种催芽处理,提倡小整薯播种,发现病薯,坚决予以淘汰;对切刀和装种薯器具进行消毒处理。

5、加强田间管理

由于环腐病的高度传染性,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携出田外集中处理,所有被浸染马铃薯都不能做种薯。在出苗达到95%的时候,每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等细菌性药剂20克兑水60kg,喷雾预防,每7-10天喷一次,连续3-5次。

6、及时收获贮藏

北方较寒冷,块茎成熟时,抢晴天收获,以防潮湿烂薯,同时避免碰伤薯块。贮藏窖内要干爽通风,在低温2-5℃田间下贮藏,抑制菌丝生长。

耕种帮农业种植技术解答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最新文章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